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

火燄山‧桃源谷


日期:2007/7/21
時間:早上 8:48 電車
地點:大里火車站 10:28 到達
天氣:青空萬里、豔陽高照


踏影循跡

登山社年初曾到此地一遊,筆者礙於時間衝突,無法參與,甚感遺憾,剛好有人想重遊故地,當要把握機會。集合時間及交通工具均與上次相同,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氣,聽說上次滿山雲霧、微飄細雨。


像今天這樣的黃道吉日,理所當然,電車上遊人如織,臭味相投,夏日的熱情隨處可聞(ㄎㄝˋ休)。大約 10:30 抵達大里火車站,稍微修整後,走近天公廟,筆者嘴饞順道嗑了一球冰淇淋。11:00 左右開始今日行程,各自踏著自己的影子,往啞口出發。同學小楊偶然發現一處林中小徑,由於前隊已然走遠,又對地形不甚熟悉,最後仍取大路行走。筆者事後查過資料後,才知道那是避暑捷徑,真是失策啊,平白曬了不少太陽。


夸父逐日

古籍「山海經」記述著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:有位著名的運動家夸父,他的最後一次馬拉松是在烈日當空下追著太陽慢跑,最後脫水渴死,夸父的犧牲並未白費,眾所周知,大熱天要多喝水,最好再撐個陽傘、抹點防曬油,找樹蔭乘涼。


一行人走不到一小時,看看時間已近正午,就在啞口前一個涼亭休息用餐,此時在旁邊酗酒的ㄚ伯說:你們水帶的不夠,每人應該要帶六瓶才到得了桃源谷(真是晴天霹靂,果然黃湯過肚、語出驚人),雖然眾人開始有直接下山聚餐的想法,不過仍鼓起勇氣,希望能目睹桃源谷的風采(其實是想用遠鏡看)。到達啞口觀景台前,另一位撐陽傘的ㄚ伯說:稜線風景很漂亮,但是你們裝備不夠,水也不足,到不了。這句話大部分人都沒聽到,被風吹走了(還好有風)。


熱‧更熱‧加倍熱

仲夏白日,暑不可捺,更何況躬臨毫無遮蔭的稜線步道,眼前所見熱氣蒸騰、青山欲焚,心中思忖著歸心似箭著實合情合理。由啞口觀景台開始,正式進入「桃源谷步道‧草嶺線」(地圖在此),這是登山社尚未走過的路線。平常人是不會趁著暑意正濃的時候走這種路線,有準備過的達人則會慎選時間(7/1早上5:50到大里),偏偏本隊非尋常人,都是來參加火燄山大挑戰的。


巨龍的背脊‧穹蒼的天梯

由啞口開始的稜線區,以蜿蜒連綿的石階不斷延伸,猶如蟄伏的巨龍背脊。不遠處的觀景台(註),就像巨龍伸向太平洋的一個小趾,直指彼岸的龜山島。試想在大太陽底下,幾隻螞蟻在背上爬行,心情多半不佳,想來今日的巨龍火氣蠻大。烈陽如棘刺般灑下,空中的水氣蕩然無存,偶有陣陣微風輕拂,但見龍背上的綠意依序偃倒,就像滾滾熱浪,逐波襲來。

按:今日天氣好到沒有觀景台看起來是遠滴,如果真要定量,照片中那個少說也有 1km 吧,基本上今日的目視距離僅供參考,偶爾會走到開始懷疑那個觀景台的存在性(海市蜃樓?)。


今天大概是今年最熱的一天吧,40度的高溫打在身上,感覺自己像一罐剛從冰箱拿出的沙士,汗水直冒個不停,雖不至於爆開(人當然不是沙士),卻如在鹽水池中游泳的水蛭,即將伴隨著汗水逐漸昇華。這時,終於來到了命運的涼亭。


堅持‧放棄‧認識自己

有人說:登山的最高修養,不是堅持,而是放棄。這句話見仁見智,因為對一般人來說「放棄遠比堅持容易」。運動的安全性均源自於:對自身體能的認知程度,再依據客觀環境予以評估進退的策略。本隊在涼亭內稍微避暑後,決定個人去留:繼續逐日而走或是鳴金循原路而回。最終循原路回家的有二枚,判斷相當正確,缺水或體力不繼者,確實不適合找太陽拼命。


告別了回程的同伴後,已是下午三點,眾人持續沿著稜線推進,途中遇到自對面山頭走來的山友說:由此去桃源谷還要七公里的路程才能回到山下,還是不要拼了吧。怎知本團氣勢如虹,仍舊拾階而上,向著桃源谷推進。


途經「草嶺‧灣坑頭山」的三角點,當然要拍照留念一下,此時陽光依然耀眼,太陽老頭似乎不是很願意回家的樣子。 很多山友裹著頭,像阿拉伯人似地,都是因為太陽實在很大。



綿綿無盡路‧徐徐海風吹

走在稜線上,沿路風景秀麗,右方是綠到不行的草原及層疊的群山,左側是一望無際的海洋與龜山島,路旁有牌子寫著:此處風大,走路小心。果然海風陣陣吹來,涼爽無比,有點像蓋著好幾層棉被吹冷氣,覺得很過癮。


目光向前延伸,可以看到懸崖上的涼亭,從拍照到走入涼亭休息,至少花了大夥兒一個多小時。由此開始,已可看到零星的水牛悠閒的在吃草(不熱嗎?)。


水‧牛‧排

水牛泡水的樣子實在有趣,排排站在水裏,令人有點羨慕(泡水中的牛排)。


這張照片值得說明一下。原本草原上有一群零星分佈的水牛,不知何時竟有白鷺鷥聚在一起,大概20~30架吧,一行人經過時,突然群體展翅飛起,遠看就像羽毛般隨風飄逸,忽然又似國慶煙火般四射散開,然後優雅地飄落草地,筆者看的入神了,竟忘了扣扳機,喔不,是按快門。 照片上的白點就是白鷺鷥,不是LCD的亮點。


到達涼亭邊兒,差點昏倒,因為旁邊有條自山下延伸上來的車道,還有情侶開車上來散步,相較之下,本隊顯然狼狽許多,於是開始有聰明的倫想到:花錢下山的方法(當然只是想想)。此時相機記憶卡已滿,看圖說話到此結束。倒是桃源谷的草原還沒到(那剛剛的到底是?),不過已近在咫尺,就在那山頭的對面。



歸心似箭‧捨我其誰

確定下山要走大溪線時,全員立即拔營起行,難免還有倫依依不捨地回望車道上的箱型車。跨過那個山頭後,有些選手開始暴走(下坡型?),其速度之快,筆者連他們的影子都追不到,厲害。桃源谷大溪線總長4.5公里,途中偶爾回望來時的山頭,竟然看得到早上休憩的涼亭,只是涼亭看來十分遙遠,只有針尖般大小,有點懷疑今天是怎麼撐過來的。經過幾次休息後,終於回到大溪,此時有些倫走路的姿勢,就像星際大戰裡的機械人崔皮歐一樣,有些生硬。(下午6:00)

下山後當然就是先卯起來喝水(6:30),接著肚子餓了。便找了一間海產店吃一頓,搭 7:12 的電車回台北,還好車內很空,有倫一上車就先睡一覺,有倫無聊到互相刮痧,很快的就這樣回到台北。(9:00) 真是刺激的一天,令人回味無窮ㄚ。


後記

這次的遠足實在是一個很好的體驗,相信往後參與登山活動時,能做更適當的準備,對於走完全程的人,則更能掌握自身的體能狀況,太順利的活動內容反而少了一些挑戰性呢(欠一味)。

今天實際步行山路距離至少 12.5 公里。

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

運動的捷徑


前陣子收到筆者練習瑜珈的照片,感覺很新鮮,學了一年的瑜珈才第一次有機會看到自己做體位法的樣子,感覺真不錯呢。本想直接貼照片的,但又恐怕內容太過空洞,即使最近疏於提筆,還是寫幾個字點綴一下。

緣生緣隨

打從高三親手購入第一部單車開始,就從沒想過要考駕照。當時省吃儉用,以新台幣肆百元,購入車齡兩歲的二手車,還附大鎖,車是同學賤賣的(其實大鎖就差不多要三百元),果然窮人比較能博取同情啊。之後就是十數寒暑、不畏風雨的通勤,以平均每日25公里路程計算,兩年可以跑過一萬公里以上,真是物超所值啊。至今依然沒想過要考駕照,筆者算是很蝸牛吧。

最近學生放暑假,馬路上一路蛇行的公車變少了,上下班著實輕鬆許多,減少與巴士拼命的機會對身心有益,畢竟身在馬路上總要滿足一定的碰撞或然率(運氣)。如果台北是海底龍宮,那名產大概就是章魚與小卷,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,有時還要嚴防海參(噴射內臟攻擊敵人的詭異生物)無端的突襲,而部分小卷的墨汁甚至比章魚都要黑(有些是白的,奇妙的科技)。

走出河堤

週末友人推薦一條上班路線(點圖放大比較清楚),沿基隆河岸往來百齡橋、大直橋,單程大約15分鐘,整體來說,並未增加通勤時間。

大清早,由家裡(五股)出發,騎過百齡橋後,直接搬車下橋面,走在堤外自行車道上,喧囂市井感覺愈來愈遠,映入眼簾的是不斷延伸的綠地,以及爬滿蔓藤的河堤,翠綠的基隆河懶洋洋地涓淌不息,既紳士又散發著一份自然的幽雅,晨曦輕撫著水波與草坪,微風輕盪飄然,心中莫名生出一抹興致,想閉上雙眼仔細感覺、盡情放鬆,不過安全第一,只閤眼兩秒鐘吧,畢竟這仍是上班途中,放開龍頭,再做些深呼吸,愜意地走近大直橋,目的地已在不遠處。

下班後,車行約末五分鐘,再由大直橋旁的「腳踏車牽引道」,逕自接上自行車道。黃昏時刻,夕陽就像一顆遙不可及的白熾燈泡,看起來很刺眼,卻感受不到熱度,昏黃的陽光輕灑在草地上,遍尋不及盛夏的暑意,卻別具一番慵懶氣息,這可以從草叢中臃腫的鴿子們身上感受的到。一刻間,百齡橋已近在咫尺,騎上牽引道,熱氣自橋上滿溢而來,猶如步入戰場般的無奈感逐漸變的真實、殘酷。

走在自行車道上,偶而還是會遇到沒常識的小卷出沒,不過瑕不掩瑜,比起章魚與烏賊的殺戮戰場,這條捷徑確實讓通勤之餘,也可以順水休閒一番。也許哪天發神經,順道騎過關渡再沿淡水河岸回家(二重疏洪道旁),這樣完全不用走馬路,缺點是有點小遠。有心者,或許可以稍微改變一下通勤習慣,讓通勤不再枯燥乏味,讓規律運動成為生活的一環(比如公司在河濱公園附近,可考慮搭車或開車到河濱公園,再小騎一段到公司)。

自食其力

曾經有個人總喜歡騎單車上山,卻從沒到過山頂,無計可施之下,便問到過山頂的車友,要如何騎車爬上去,車友說:是你技術不夠好。那人開始學習變速器用法,及各種單車知識,可是仍無法騎上山去,於是又請教另一位車友,車友說:是你車子不夠好。那人開始添購高檔車種、零件,這一天,高級車種並未帶來征服的碩果,沮喪之餘,一位僧人自山下騎著鐵馬直往山上去,看到那人垂頭喪氣,便問個究竟:

僧人:阿彌陀佛,施主何故苦惱?
騎士:幾番騎車上山,總騎不到山頂。
僧人:阿彌陀佛,施主何故強求攻頂?
騎士:做了功課,連車都換了,實在心有不甘。
僧人:阿彌陀佛,施主如以機車代步,必可如願。
騎士:此行純為騎自行車而來,當然不能換機車。
僧人:施主意指騎單車才是目的,目的既已達成,何必苦惱?
騎士:那要如何才能騎上山去? (執念很深啊)
僧人:這位施主,問題在於您的腳,單車只是器材,運動才是目的。
騎士(燈泡+三條線):受教了

網路上充斥著運動的好處及方法,卻忽略了運動的目的,以及「規律」的重要性。運動該像吃飯一樣,今天吃飯,明天是不會飽滴。


後記‧單車道夜騎

星期四的早晨,基隆河畔一如往常般的寧靜,搬車下百齡橋時,瞥見不遠處有一群人在練習雙扇舞,筆者忍不住多看了幾眼,跳得還真不錯呢。靠近圓山飯店的自行車道上,發現有人搭帳棚過夜,不知是一時性起,抑是本來就住那兒(汗,這委託書不好收啊)?

瑜珈課後夜幕已低垂多時,打開前後車燈後準備打道回府。走入自行車道後,感覺採光尚可,河道兩岸夜燈明亮,路徑皆可輕易辨認,沿途不時遇到夜間出來活動的人們,偶爾會碰到有如鬼魅般(沒開燈)的單車騎士。相較夕陽斜照的傍晚,此時比較清涼、靜謐,確實有點荒郊野外的感覺。夾岸夜燈映在基隆河上,將河水裝扮的豔麗繽紛,猶如一條七色彩緞,直指河口,此情此景就不是白日所能造就的。經過圓山附近,並沒有看到早上的帳棚(註),不知是晚睡(吃飯?)還是回家了?值得注意的是,球場旁的燈光明亮有如白晝,難怪乎天上的星星都不見蹤跡。

桔光領道緣長堤,蜿蜒車徑遊夜林。碧江水鏡映連燈,疑似星羅墮凡塵。

註:今早(週五)那人依舊在同一處搭營野宿

經過一週(7/30~8/3)的車道通勤,已經不會想回到馬路:中正路(有沿路蛇行的公車)、自強隧道(空氣極差)、北安路(還是河濱車道好)、承德路(車多凶猛),真是相見恨晚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