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

為甚麼運動?

(基隆河濱車道)

自從那鍋超強的防火牆把 Xuite 封鎖後,網誌上的圖片瞬間變成一粒粒的叉燒包,讓原本慵懶成性的作者更疏於提筆舞文弄墨。最近在河濱車道上發現毛毛蟲的蹤跡,一蟲知暑意,果然夏天到了。

心中忽來一問(別問為什麼,都說忽來了):為什麼運動?嗯,確實不易回答。想像終日逐鹿草原的獵豹們,應該無法理解這種文明的煩惱:靜坐終日,以腦力換取溫飽,休息吃飯時還要精密控制食物的熱量,要不就惹來一身病痛,還有滿江紅的健檢報告。這種差異顯然與動物習性有關。

(貪吃的肥鴿)

習性

動物的習性都是吃飽就睡的,人當然是動物,習性卻大不相同。人的習性源自於群體的意識型態,有如南柯一夢般的虛幻:現代人的世界觀建構在經濟、政治體系上,以工作換取貨幣,以貨幣交易食物,除了求學、養老以外,大半的時間都在工作。

文職不需勞作,粗工不算運動,睡覺為了休息,上班還要通勤,回家甚至捨不得睡覺,於是眼圈慢慢黑起來,早上精神渙散,中午必須補眠。中醫說:每週從傍晚開始到午夜12點,至少要累積12個小時睡眠時間(註),人的血氣才足以恢復身上的疲憊。不斷持續著這種不健康的作息的人們,身體通常是越來越衰弱的,這也是養生概念崛起的主因。

  • 按:意思是說,每日平均不要超過10點睡覺

(自製優格)

養生

很多人誤會養生的意義,以為養生就是做運動,其實養生的本質就是習性,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。養生必須先修心,改變飲食、作息,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不過難度頗高,光是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人就不多了。只是運動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,雖然運動只有鍛鍊筋骨,但沒養成習慣的都沒有用。趁這個機會,寫一下筆者喜歡的運動好了。

(夜訪大直橋)

腳踏車

時常有人問起筆者騎單車的動機,但每次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,因為好處太多了,尤其是對他人的益處最大,光是無環境污染這點,已是燃油機械所望塵莫及。從高三購入第一輛二手腳踏車開始,就很少使用其他的交通工具進行移動。一般騎單車使用的肌肉應該是「臀大肌」,就是由坐姿站起來時使用的肌肉,其次是腿部肌肉,再來是雙手。騎單車不用油資,環保又健身,且不用怕運動傷害,又可以增加心肺功能,這都是一般競技運動所難以兼顧的優點。

不少人曾勸筆者換騎機車,覺得 Auto-Bike 比較安全(車重不代表安全),筆者頗不以為然,因為機車與單車時速相差 30 Km,摔起來當然是機車比較嚴重啊。不過想要在馬路上騎單車還是有訣竅的:

  • 盡量走直線,讓後方車輛容易預測移動軌跡

  • 挑選安全的路線,比如小巷子、河濱公園

  • 晚上要開前後車燈

  • 馬路上一定要戴口罩(空氣極差)
腳踏車可以通勤,也可登山踏青,成本低廉,運動緩和,適合所有人參與。

(月眉坑溪谷)

爬山

筆者小時候不喜歡爬山,因為常常喘到不行,有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,嗯,確實不舒服。後來單車騎到山上後,偶爾就會去爬一下山,比如從台北騎車到石碇,再去走皇帝壂稜線步道,或是騎車上外雙溪風櫃嘴,再走到陽明山擎天崗,然後走回風櫃嘴牽車下山。最近幾年才開始走雪山、南橫等百岳路線,不過,筆者還是比較喜歡郊山就是了。

登山要輕鬆,就要用大腿四頭肌的力量,用小腿肌肉會傷膝蓋,可以戴護膝矯正,或是學站馬步。爬山的運動效果主要在心肺功能與肌耐力,不同於騎單車的是,騎車是傷不到膝蓋的(摔車不算),不正確的登山觀念反而容易造成傷害,比如膝蓋磨損、失足跌傷等,好的裝備也要搭配正確的使用方法、時機,才能達到保護作用(由於裝備繁多,在此不一一介紹,請善用 Google,等筆者發文時不知何年何月)。

登山的目的應該在美美的風景,運動算是附加價值,如果對綠樹鳴禽毫無興趣的話,個人建議直接去走樓梯(註)比較實在,下樓可以搭電梯,不怕傷膝蓋。

  • 按:電扶梯倒過來往上走效果應該不錯,就是比較危險,不建議。

(巴拉卡公路)

太極拳

大約三年前,筆者因一次白目式的摔車(註),需要做復健運動,剛好看到太極拳社招生,便加入練習。剛開始只是當作定時的復健運動,就這樣呆呆的跟著練了一年,突然發現身體柔軟度變好了,甚至可以做直劈腿(聽來可能有點難以置信)。接著開始練習呼吸的方法,以及運氣的法門,嗯,這種東西大概每個人練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。以筆者來說,原本虛寒的體質,似乎有些改變,至少冬天不會手腳冰冷,腸胃變的比較堅固耐用,不會隨便鬧肚子,這是騎了十幾年自行車都沒有的轉變。

  • 按:當然是腳踏車,因為是自己摔到馬路上的,所以叫白目,不知台北市的人行道為何要弄那麼高?不怕行人跌傷嗎?
太極拳練習著重在丹田呼吸法,以及核心肌肉群的鍛鍊(主要是大腿四頭肌),藉由鬆、柔、沈、定等意念調養身心,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,運動過後,身體會覺得很輕盈,心情很放鬆,相當有意思。太極拳最大的特色就是「安全」,只要跟著做就有效果,不會受傷,門檻相當低,越用心收穫就越多。

(白沙灣)

瑜珈

瑜珈是學太極拳一年之後的事,當時覺得自己柔軟度還可以,便到瑜珈社折折看。才折過一次就欲罷不能,實在太有趣了,每次動作都不一樣,既新鮮又刺激。筆者嘗試將氣功的運氣方式融入瑜珈體位法練習,覺得事半功倍,效果更好(果然先學太極拳是對的)。瑜珈打通筋絡的方式與內家氣功差異頗大,多半都是利用一些不常做的動作來折磨自己,硬撐一段時間後,全身放鬆,會像做按摩一樣的舒服,不過要能撐得下去,這算是一種意志力的鍛鍊吧。

古代的瑜珈苦行僧,用盡一切特殊體位法來折磨自己,藉以鍛鍊心智,練出拙火(註)。現代人練瑜珈主要在鍛鍊筋、骨、皮,心靈上的修養比較淡薄。瑜珈的缺點主要是「容易受傷」,練習時需要很專心,多數受傷的原因是:不知道體位法要練的是什麼,導致姿勢不正確,傷到脊椎或筋骨。瑜珈算是比較需要做功課的運動,也算是一門學問。

  • 按:有點像道家的「丹」,目的是要凝聚靈識,超脫肉身。

後記

運動的好壞,在於對運動本身瞭解的程度。筆者喜歡從事的運動都是養生、安全、永久的,會用到挫力的競技型運動則敬而遠之,可參加卻不沈迷。